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学普及
沙尘暴天气
作者: 奈曼站 更新时间: 2021-10-12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同时也是干旱、半干旱区国家面临的重要地球环境问题。每当万物复苏的春天到来,正该是人们尽情享受春暖花开气息之时,恼人的沙尘暴便开始一轮一轮地袭扰我们。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影响区。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地球上最大的单一干燥地区-撒哈拉沙漠,常年维持着北大西洋上空为中心的高气压带来的干燥的东北气流。这些东北贸易风、哈马丹风(Harmattan)在大约扩展到10.N的撒哈拉西部地区,自10月开始到5月为止,维持长达8个月之久。哈马丹风结束之后,夏季的温暖、潮湿的西南气流影响着撒哈拉南部边缘地带。

沙尘暴是沙尘天气的一种,即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沙尘暴天气等级》(GB/T 20480-2017),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扬沙(1-10千米)、沙尘暴(1千米)、强沙尘暴(500米)和特强沙尘暴(50米)5个强度等级。沙尘暴的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大风、丰富的沙尘源和不稳定大气。一般人印象中只记住了大风和沙尘源,似乎沙漠地区只要有大风就会出现沙尘暴,其实不然。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寒潮暴发时,大风也常有出现。但沙尘暴却集中在春季,因为起沙与否是沙尘暴能否形成的重要条件。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由于冬春季降水少,又恰逢春耕翻地,土地表面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当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土壤颗粒物带入空中。

沙尘暴首先会引起眼病,可引起眼晴疼痛、流泪,如不清除沙尘,或用手揉了眼睛,可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沙尘暴还会引起过敏疾病,它可以把过敏原从遥远的地方传到本地。有些在本地不曾有过敏史的人,此时可能有许多过敏反应症状。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瘙痒症等。沙尘暴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不好,对那些呼吸道本来就不健康的人影响更大,不仅会引起干咳、咳痰、咳血,还会引起高烧。

沙尘暴对公路、铁路交通危害明显,也影响飞机的起降。空气的水平运动不能直接引起沙尘暴,出现沙尘暴,尤其是强沙尘暴时,天气系统中伴随的上升气流可达几米/秒的量级,有时甚至更强。特强沙尘暴被称为“黑风”。黑风到达时风沙遮天蔽日,白昼犹如黑夜,能见度可降到50m以下。强风暴裹挟着沙尘、石子,对交通工具、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电力设施等都有很强的摧毁力。沙尘暴对路基的风蚀作用也很严重,还能形成沙埋、流沙埋积、沙丘移动,使交通中断。

大量沙尘粒子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会导致信号能量衰减。沙尘粒子的不规则与粒子空间取向有一定分布规律,造成信号的交叉去极化效应;沙尘暴对毫米波能产生折射和绕射以及沙尘粒子纵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引起信号的多径传播。沙尘在天线上沉积,导致信号增益衰减、方向图畸变和交叉去极化效应。



提供者:连杰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nmd@cern.ac.cn TEL:0931-496721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