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中国科普博览
来自中国科学院前兰州沙漠研究所(以下简称“沙漠所”,现已并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对沙漠治理的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不解决贫困问题就消除不了导致沙漠化发生的原因,就实现不了沙漠化土地的根本恢复。
那要如何才能对抗自然的力量,斩断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联系呢?
答案是科技扶贫,把实用的科学与技术研发成果直接应用到扶贫上,以促进贫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因此,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以下简称“奈曼站”)应运而生。
奈曼站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奈曼旗,它立足于沙漠化的成因、过程,关注沙漠化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的研究、沙地生态系统监测并建立了包括研究生在内的科学普及和农牧民培训。
为了治理沙漠化土地,奈曼站采取了多种方法,比如在铁路路基两侧封育,在沙化严重地段建植乡土植物为主的灌木林、乔木林与草被网相结合的固沙植被等,这些措施在北京—通辽铁路奈曼段路基风沙灾害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地方政府、铁路部门和附近居民的极大认可。
1985年奈曼站种植的灌木固沙林(董树第先生,果树栽培专家)图片来源:王康富摄
结果不错,但其实防治过程可是要克服许多困难的,要知道想在农牧区示范防沙治沙技术,特别是种养殖业技术,除了面临风沙危害严重、土壤贫瘠的问题,还得面临专业人才不足、专业技能积累较低、农牧民认识有待提高等的挑战。
敢于直面挑战是科学家的基本素养。在这种敢于直面挑战精神的支持下,老站长王康富先生带领站里的科研人员,选择距离奈曼站5公里的尧勒甸子村作为示范村。
最初,工作开展比较难,为了打开局面,奈曼站首先在示范村周边沙漠化严重的地方,即高大流动沙丘区,开展以沙地本土灌木为主的沙地治理示范。
村民们按照科研人员的安排,在雨季来临时种下了以差不嘎蒿、小叶锦鸡儿和黃柳等耐旱、耐盐、耐风沙乡土灌木枝条为主的固沙林带。
结果示范很成功!
随着林带的生长,望着林带覆盖下渐渐变绿的流动沙丘,村干部笑了、村民笑了、孩子们的笑声也拖着长长的余音从绿色丛中传来。
2021年6月防护林掩映下的尧勒甸子村 图片来源:赵学勇摄
为了让贫困和“沙漠化”进一步解绑,科学家想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大家参与沙漠化土地治理与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办法。
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奈曼站选择了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尧勒甸子村为示范村,开展了一系列种养殖业增产、增效的扶贫示范工作,包括引种小麦、玉米、果蔬新品种和水、肥、草与作物管理等。
此次的扶贫示范工作在示范村里选择三户村民作为示范户,以适合沙地土壤、干旱气候、高产且当地没有的P2西瓜为抓手(从兰州引入的,又名金花宝),开展基于庭院尺度的西瓜种植技术试验与示范,包括蔬菜引种技术和果树管理。
科研人员知道,村民们盼着过上好日子,站里也想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给村民们带来一些闪着“金花”的和充满希望的成果。在这样的殷切期望中,当年年底,示范户的人均收入超过千元。
这对在当时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奈曼旗偏远农村来讲是“天大”的新闻。冬天,奈曼旗委、政府就设立了西瓜办公室,专门负责指导、监督和服务全旗西瓜种植。次年,尧勒甸子村大半农户都种上了西瓜,收获颇丰。
1984年丰收后的沙地西瓜(右起赵存玉、施来成、蒋瑾教授)图片来源:王康富摄
由于品种选择得当,土壤与气候适宜,水肥管理科学,西瓜品质也属上乘:皮薄、瓤红、质脆、籽少,口甜。
奈曼旗的沙地西瓜不仅在通辽市、赤峰市占领了市场,而且远销辽宁、吉林和北京等地。据说邻近地区把示范户请到田间,直接教授西瓜种植,从选种、种子处理到育苗和田间管理,几乎是全链条的。
在当地,只要奈曼旗本地的西瓜上市,外地的西瓜就得退市。以至于奈曼站也成了村民和瓜商的“牌子”。如果有人问瓜商或村民:“你这西瓜品质如何?”不少瓜商或村民会告诉他们:“没有问题,我们的栽培技术和品种选育是中科院沙漠研究所支持的。”
除此之外,奈曼站还引种与栽培了三十多个瓜果、蔬菜与粮食品种,绝大多数取得了成功。加上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科尔沁沙地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区域土地沙漠化整体逆转”的地方。
不仅如此,奈曼站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国于1997颁发的“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奈曼旗防沙治沙与科技扶贫的模式也被联合国环境署选为国际防沙治沙教材之一。
岁月荏苒,西瓜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在科尔沁沙地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科研人员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因为有科研人员在,有国家的支持在,有民众的行动在,我们才能怡然与沙共舞,舞出“满原”的绿色,舞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和谐,舞出祖国西北山河的一片锦绣。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赵学勇(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编辑:王婷婷
参考文献
1、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吴薇主编,2003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恢复机理》,北京,海洋出版社。
2、崔建垣,张铜会,1999,不同施氮量对沙地春小麦株穗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中国沙漠,19(Supp.1):96-98。
3、赵学勇,张铜会,张志坚,1999,沙地小麦凋落物的分解残留物中营养元素的动态线性分析,中国沙漠,19(Supp.1):100-102。
4、王康富,1989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奈曼地区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初步研究。中国沙漠:34-38。